「原子習慣」讀書筆記

Chun-Chuan Lin
Jan 15, 2021

小小的行為習慣,在累積多年以後,會有複利效應。本書介紹透過四個法則,養成習慣、培養自律、行為養成,包括:讓提示顯而易見、讓習慣有吸引力、讓行動輕而易舉、讓獎賞令人滿足。

本書的重點在於,在舊習慣之間插入新習慣(洗完澡上床,開平板,先閱讀,再追劇)。

環境(生活周遭空間與接觸的人事)也會形塑一個人的習慣(房間內擺放洋芋片,就是在呼喚你吃它!)。

頻率才是重點,每天做一點做一點,事情不會太困難,兩分鐘法則,會幫助我們養成習慣。

另外要追蹤自己的習慣(可以看到自己走了多遠的路,會更有成就感,也會提醒自己不要打破這個紀錄,有激勵和提醒自己的效果。理財就從記帳開始,減肥就從記錄飲食開始,相同的道理)。

讀書筆記

習慣四階段模型:提示、渴望、回應、獎賞。最早心理行為學家史金納在 1930 年代提出「刺激、反應、獎賞」。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,那樣工作」一書(我也推薦這本書),作者查爾斯杜希格提到「提示、慣性行為、獎酬」。

基本原理:為什麼細微改變會帶來巨大差異?複利效應,讓小習慣成就大不同。如果每天進步百分之一,一年之後就會有近 37 倍的成長。同樣的,如果我們每天都重複百分之一的錯誤,最終會造成嚴重後果。所以複利是一種雙面刃,好習慣會讓時間成為你的盟友,壞習慣會讓時間與你為敵。

生產力、知識、人際關係複利。壓力、負面想法、憤恨的複利。

養成習慣很困難是因為進步不是線性發展,我們都希望他快點發生,但事實上它比較像是指數曲線,可能幾年之後,才會發現它的成果。

目標有助於確定方向,但系統(實際做的事情)會是造成進步的主要動能。建立一個善循環的系統比目標更重要。因為其實贏家和輸家都有同樣目標,只是因為倖存者偏差,你會以為建立目標很重要,因為成功者都會建立目標,卻忽略輸者其實也有目標。目標達成只是短暫的改變,卻無助持續性。目標限制快樂,都認為只要達成目標,我就會快樂,隱含著如果沒到到目標,就是失敗令人失望,但系統鼓勵享受做這件事情過程。目標和長期進步互相矛盾,有人達到目標之後,就會鬆懈。

改變分為三個層次:成果改變、過程改變、身份認同改變

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把焦點放在想要成為怎樣的人,而不是想達成什麼成果。

你的身分認同源自你的習慣,每個行動,都會影響你成為怎樣的人。

改變身份認同的兩步驟:1. 決定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2. 透過生活中的小勝利來向自己證明。

要成為最好的自己,必須持續修正自己的信念、升級自己的身份認同。

習慣之所以重要,不是因為可以讓你得到更好的成果,而是因為可以讓你改變自身的信念。

習慣之所以重要,不是因為可以讓你得到更好的成果,而是因為可以讓你改變自身的信念。

讓提示顯而易見

最常見的兩種提示的是時間和地點。

可以運用執行意象策略(當發生什麼事,我就會做什麼事),將新習慣與確切的時間和地點配對。

執行意象的公式:我會於「時間」,在「地點」進行「行為」。

習慣堆疊的公式:做完「目前的習慣」之後,我會執行「新的習慣」。把想養成的新行為,插入每天的例行事務內。

習慣改變和身處的空間以及眼前的提示,(如果你還境內有一堆洋芋片,就別想要戒零食、減肥)。環境可以形塑一個人的行為。在新環境養成新習慣比較簡單,因為不用對抗舊提示。不要在充滿誘惑的環境裡,要剷除壞習慣,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會接出激發惡習的提示。自制力只是短期策略。

讓習慣有吸引力

讓任何習慣變得更有吸引力,我們的渴望來自大腦的多巴胺。大腦不僅在你體驗愉悅時會分泌多巴胺,在你預期愉悅時也會。讓我們採取行動的,是對獎賞的預期,期待越大,多巴胺峰值越高。

利用誘惑綑綁,可以讓我們養成新習慣,例如你要追劇前,就必須踩健身自行車(像我小時候想看卡通,就會先規定自己要先寫完功課。現在則是在追劇前,可以先閱讀書籍 30 分鐘。)

家人、朋友和社會規範,都會影響自己的行為,因為人是群居動物,我們會無意識地模仿他人。

我們會習慣模仿親近的人(近朱者赤、近墨者黑,家人朋友),我們會模仿多數人(族群與社會壓力),模仿有影響力的人(想和成功人士一樣,有聲望地位)。

與正面感受產生連結,習慣就會有吸引力,與負面感受產生連結,習慣就沒有吸引力。創造一個動機儀式,在執行困難的習慣前,做一件你享受的事(例如:早上工作前,先泡杯咖啡)。

讓行動輕而易舉

習慣的養成在於頻率,而非時間(有些人說一件事做三十天就會養成習慣),每天做一點點一點點,比一週一次做很多,還來得容易養成習慣。

運用更少的力氣,把任務切分成小任務,,或是打造一個容易執行的環境,比較容易執行成功。可以利用兩分鐘法則,例如每晚就寢前閱讀,改成每晚讀一頁。然後在覺得費力之前停止。

改變壞習慣,就是讓行動困難,例如你不想分心,更有專注力,就刪除掉手機上的社交軟體。

讓獎賞令人滿足

帶來獎賞的行為會讓人想不斷地去做,而如果會帶來懲罰,人就會避免去做。

人類大腦演化成優先考慮立即的獎賞,而非延遲的獎賞。

習慣追蹤會讓人更容易養成習慣,會帶來成就感,並激勵自己繼續努力(記錄飲食會幫助減重)然後不要錯過兩次,如果錯過一次,就要趕快回到正軌。(Duolingo 會告訴你持續練習語言幾天,然後會讓你想要持續,不希望紀錄因為一天沒做而歸零,又重新計算。但是如果記錄被歸零,其實就會讓人想放棄,因為會覺得前功盡棄,這是一個設計缺點。)

作出公開承諾,並會有夥伴盯著你改正錯誤,會是一個強大的動力。

找到自己的優勢

讓成功極大化的秘訣就是選對戰場:

  1. 什麼事情對其他人來說很痛苦,但自己做起來很享受?
  2. 什麼事情讓自己忘記時間?
  3. 什麼事情讓我比一般人得到更多報酬?
  4. 我做什麼事情覺得自然而然?

越是緊抓著一個身份不放,越難讓自己超越這個身分成長。

--

--